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4月, 2019的文章

雜談:論自動化監管系統的應用

本篇文章的焦點放在亞馬遜的一項 AI 系統 time off task(TOT) 。 TOT 為一套 AI 系統,可以追蹤每一名物流倉儲部門員工的工作效率,並用來績效評估及解僱員工。其方法用數位追蹤器監控他們從貨架上挑選和包裝物品的速度,嚴格規定時間和目標,然而,亞馬遜設定的目標似乎太高,幾乎是不可能完成,以至於在無法完成 KPI 和系統監控的雙重壓力下,很多員工不敢喝水、不敢上廁所。文章在後半段提到,類似的自動化監管模式在未來勢在必行,然而卻也形成另類的 「電子枷鎖」,時時刻刻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。 從人資的角度來看,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展,對於績效考核,人資莫不致力於發展一套公平公正公開的標準,而亞馬遜的 TOT 系統,正是符合這三項需求的最佳代表,既易於決定員工的表現優劣,又不會引發評斷不公的爭議,甚至連資遣與否都直接由 AI 決定,省去人為的介入。然而文章也提到, TOT 系統導致員工壓力過大,關於此點,我認為文章的資訊不夠明確,使人有許多遐想與轉圜的空間。文章提到: 「一個 2,500 人的倉庫一年就解雇了 300 人,裁員比例超過 10% 」 「亞馬遜要求員工每小時包裝 120 件商品,有員工表示,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,還有 4,000 名員工曾聯名請願,希望亞馬遜把目標降低 15% 。」 「一份調查顯示,亞馬遜 3/4 的員工都害怕因為上廁所而浪費時間。」 以上的資訊我認為「有員工表示,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」的效力最低,我無法確定這樣的一句話是出自於未能達成目標的員工,還是其他沒有被裁員順利達標員工的口中,但是從 4000 名員工曾請願降低目標及 3/4 的員工害怕上廁所浪費時間來看,亞馬遜在目標設定上可能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。 從企業主的角度出發,這個議題有更多值得探討的事情: 第一,未能達成 120 件目標的員工是因為培訓不足,還是自身工作態度消極? 第二,培訓一名新員工的成本是否低於對舊員工的再培訓? 第三,現行市場的人力資源情況,是否能夠填補上裁員的人力缺口? 第四,裁員的頻繁及人員更動快速容易造成員工不安及士氣低落,甚至是公司的名譽受損,    如何應對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我認為在回答完上...